★曾士昕論錶

首頁 » ★曾士昕論錶 »

曾士昕論錶 : 微型陀的盛行 (2022-07-19發表於聯合報)

 

機械表的發展從手上鍊到自動上鍊結構,一般來說後者表殼會偏厚,為了降低厚度發明了微型自動陀上鍊機制,主要的優點在於機芯較為纖薄又不會遮蔽機芯全貌。微型自動陀又稱小自動盤、四分之一自動盤或珍珠陀,它的體積縮小後就能涵蓋在整枚機芯之中,非一般常見的大自動盤會覆蓋於機芯上方,因此能讓機芯仍保有原來的厚度。

 

微型自動陀機芯於50年代問世,第一枚微型陀機芯為Buren的1001機芯,不過在1960年問世的Piaget伯爵12P才是高級微型自動機芯的始祖。當年在沒有電腦的輔助下,機芯的製程如設計,零件的沖床、切割或鑽孔等技術難度很高,Piaget對微型自動陀的研發有極大的貢獻,引領了未來超薄機芯的發展。

 

蕭邦的1.96是90年代所研製的新一代機種,為品牌瑞士鐘表重鎮之一的Fleurier所建立的工坊所生產,同時擁有瑞士天文台及日內瓦印記雙認證,被歸類為L.U.C系列而足以與高級品牌媲美。1.96是圓型微形自動陀機芯,其厚度雖超過一般薄型標準的3MM 而達3.3MM,但仍屬於較薄的機種,每小時震頻為較穩定的28800次,這也是目前高級品牌常使用的頻率。

 

在動力系統上它擁有兩個上下重疊的發條盒,能量超過65小時,配置了寶璣式雙層游絲,三臂抗溫差環形合金擺輪,鵝頸式微調機制,微型自動陀以少見的雙向上鍊方式運作,並以22K金為材質,來增加偏心轉動而達到快速上鍊效能。特別的是它的上鍊機制是以三角狀的凸輪來帶動,三個凸點配合三個凹點,這在新開發的表款中還是第一次出現,比起一般上鍊機制為一個凸輪的設計,上鍊效率較佳。

 

目前微型自動陀機芯的發展相當普及,無論高級或中價位品牌都採用,那要如何辨識等級呢?除了整體的結構設計外,最主要還是微型陀需以貴金屬為材質,才能提升上鍊效能。而微調機制若採行砝碼與螺釘的無卡度游絲擺輪,或像蕭邦所採用的鵝頸微調,才是高級表的配備,至少在整枚機芯的設計上更具有競爭力,這也正是鐘表玩家所在乎的。

 

以現今多個品牌都研發微型自動陀來看,爾後將會是機芯發展的主流,相信有更多的消費者會選擇搭載較獨特的微型自動陀腕表,畢竟這不但打破傳統的結構,在視覺上也較美觀有話題。

沒有迴響

本文還沒有迴響,快來搶頭香!

發表迴響

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。 必要欄位標記為 *